首页 > 产品中心 > 保健品
查看分类

特医食品标识指南“小蓝花”来了

时间: 2024-01-01 15:52:44

  近年来,随着国民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逐年提高,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(下称“特医食品”“特配粉”)市场需求澎湃,吸引了不少企业在此角力和押注。但同时也衍生了滥竽充数、宣传过度、以次充好等一系列乱象,甚至由此还引发了婴幼儿缺乏营养生长发育不良等事件。

  在此之下,为规范行业发展,我国对特医食品层层加码,不仅施行注册管理,而且还制定并发布了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》。不难预见随着认知、监管的大幅度的提高,特医食品赛道将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。

  众所周知,特医食品是专门为进食受限、消化吸收障碍、代谢紊乱,以及特定疾病状态,导致营养不足的人群设计的产品。近年来,婴幼儿群体频现早产、过敏、苯丙酮尿症等问题,这也让特配粉市场需求十分旺盛,向外展现出庞大的消费潜力。

  据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询)多个方面数据显示:2016年-2020年,中国特医饮食业市场规模由25.9亿元增至77.2亿元,增至了超3倍。预计接下来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会持续增大,2021年将达100.1亿元,2023年将增至140.1亿元。

  其中,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》显示,我国早产儿发生率在7.0%左右,已成为中国新生儿死亡首因;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》显示,有40.9%的家长反映0-24月龄孩子,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症状。

  然而,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特配粉的市场占有率都被固体饮料所抢占,并爆发了不少乱象,就例如:湖南郴州儿童医院医生将固体饮料“舒儿呔”作为特配粉销售给牛奶过敏患儿,致使患儿食用后不仅过敏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还伴随有发育迟缓、行为异常等病症。

  在乱象的背后,除却反映出监管不够完善外,更重要的是市场教育不足,无论是医生、母婴店和消费的人都对特配粉的认知不够。

  是以,为了指导企业规范使用特医食品标识,引导医生、临床营养师和消费的人科学合理使用特医食品,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制定发布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》(下称“指南”)。

  据悉,该指南不仅细化完善了特医食品的产品的名字、产品类别、配料表、营养成分表、配方特点/营养学特征、临床试验、组织状态、适用人群、吃的方法和食用量、净含量和规格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、贮存条件、警示说明和需要注意的几点等13项内容。

  而且还强调,标签和说明书里面不得标注涉嫌虚假、夸大、违反科学原则或者绝对化的词语;涉及预防、治疗疾病、保健功能的词语;婴儿或者病患的形象作为标签图案等。

  最值得关注的是,在此次指南中明确了特医食品的“小蓝花”标志,并要求特医食品的标签应设置标志区域,位于销售包装标签主要展示版面左上角或右上角。且当主要展示版面的表面积大于100cm²时,标志直径不小于2cm;面积小于100cm²时,标志直径不小于1cm。不过当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小于10cm²时,可不标示标志。

  随着国家对特医食品进一步规范,将引导和规范特医饮食业健康有序发展。在让大众能够更清楚、方便地辨认特配食品的同时,也将加速劣币出清,将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的情形扼杀在摇篮之中。

  当下,特医食品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无法替代的作用已得到明确,并且花钱的那群人已意识到在传统治疗中除却“医”和“药”,营养摄入对于疾病的疗愈恢复具有重要性。能预见的是,未来,在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出台,以及大健康市场、慢病管理发展向好影响下,该品类的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,拥有很庞大的想象空间。